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9201
HPV16-E6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罗雪华
第1页

    参见附件(3222KB,3页)。

     [摘要]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宫颈正常的患者,分别为12例、20例、27例、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变组织标本HPV16-E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E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炎、CIN、浸润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33.3%(4/12)、45.0%(9/20)、66.6%(18/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织的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其中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最高,显著高于宫颈炎和CIN。结论:HPV16-E6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有重要联系,HPV16-E6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关键词] HPV16-E6蛋白;宫颈炎;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SP检测

    [中图分类号] R446.11+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a)-080-02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1]。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的特异性,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良性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黏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黏膜上的乳头状瘤。大量研究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是宫颈癌发病的最常见高危型HPV病毒[2],本文笔者探讨HPV16-E6蛋白在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门诊初诊宫颈癌患者27例,全部为鳞癌,年龄21~60岁,肿瘤分期:Ⅰ期 13例,Ⅱ期10例,Ⅲ期4例,高分化8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7例;选择同期门诊检查后最终确诊为宫颈炎患者12例,年龄23~59岁,平均46.5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0例,年龄24~62岁,平均48.2岁,CINⅠ期3例,CINⅡ期6例,CINⅢ期11例;宫颈组织正常者10例。全部患者采取标本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确定病理学诊断、组织学类型,全部患者病历资料完整。

    1.2 试剂

    采用北京中山公司生产的鼠抗人HPV16-E6单克隆抗体、即用型鼠 SP kate检测试剂、DAB显色试剂盒、SP试剂盒。操作染色步骤完全按SP染色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判断标准

    HPV16-E6蛋白以胞浆、细胞核和核周缘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张切片随机选择10个高倍镜视野,以胞浆、胞核、核周出现棕黄色颗粒细胞数>10%为阳性,统计阳性表达的例数,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HPV16-E6蛋白在各种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HPV16-E6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病变组织中,宫颈癌阳性表达率最高,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炎患者。见表1。

    2.2 HPV16-E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情况

    HPV16-E6蛋白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HPV16-E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

    HPV16-E6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但是在不同肿瘤分期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HPV病毒由蛋白衣壳和被包裹着的核心构成。衣壳的“原料”主要是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其核心是无包膜小型双链环状的DNA。1949年,Strauss首先在电镜下观察到HPV颗粒,它呈球形,其20面体对称,直径为45~55 nm。

    人类是HPV的唯一宿主,根据HPV基因序列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近130种基因型。钱元淑等[3]研究HPV16/18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显示:HPV16/18阳性率在正常宫颈到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再到宫颈癌有逐渐升高趋势,并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献报道HPV16是与宫颈癌关系最密切的高危型HPV,其在宫颈癌中的检出率>50%[4]。本文宫颈癌患者中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上皮内瘤变、宫颈炎及正常宫颈组织,与文献报道相符合。本文CIN患者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炎患者,CINⅢ级患者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高于CINⅠ-Ⅱ级,宫颈癌患者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又明显高于CIN患者,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由宫颈炎到宫颈癌的进展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HPV16感染则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并且在宫颈炎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过程中也发挥作用。此外宫颈癌不同分期患者中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PV16-E6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无关,但是本组中分化宫颈癌患者,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与中分化患者,提示其可能与癌分化程度有关,目前尚无明确研究依据。

    Song S等[5]研究提示HPV16-E6蛋白与恶性肿瘤形成的晚期有关,本文宫颈癌患者HPV16-E6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患者,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对于HPV16-E6的早期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其还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22KB,3页)